徐州沛县张枪:残缺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美 焦点热讯
发布时间:2023-04-23 21:11:24 来源:扬子晚报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17岁时,因一次意外,沛县安国镇苇元村的张枪左下肢体截肢,三级残疾。31岁时,他的父亲在修缮自家房屋时坠落,造成颈椎骨骨折,全身瘫痪,一级残疾。33岁时,他的母亲检查出椎间盘突出,无法长时间站立行走,三级残疾;35岁时,他的母亲被诊断为心脏病心脏衰竭3+,卧床至今……


(资料图)

这又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庭虽然屡遭不幸,张枪和妻子却不离不弃,用乐观的态度、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照顾好不能自理的父母和3个年幼的孩子。他还开了一家美发店,在自食其力的同时,目前已免费为弱势群体理发300多人次。

面对左邻右舍的赞誉,张枪常说,虽然自己残疾,家庭不幸,但残缺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美。

“老人好好活着就是全家最大的幸福”

在张枪家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床,他的父母整日卧床不起,另外一张是张枪用来休息的,上面堆满了一包包纸尿裤。

每日的洗脸、擦身、翻身、按摩,张枪从不厌烦;弄脏的衣物,他每次都及时更换清洗晾晒;两位老人每天的吃喝拉撒,他总是小心伺候……两位老人卧床至今,身上看不到一点褥疮,房间里也闻不到异味,可以看出身患残疾的张枪付出了比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

由于常年卧床,再加上长期吃药,老人的情绪有时很不稳定,甚至不肯吃饭、睡觉,这个时候张枪总是耐心地像哄孩子一样想尽办法讨老人开心,给老人讲些亲朋好友的事情,或者回忆老人年轻时引以为豪的事情,直到老人安静下来。

面对家庭的不幸,张枪从不畏惧,始终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父母、养育子女,他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难能可贵的是,妻子并没有嫌弃这个家庭,不忙的时候,妻子和张枪一块照顾两位老人。妻子总是对张枪说,嫁到这样的家庭,自己从不后悔,趁老人还在,要好好孝顺他们,咱不能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张枪常说,家里有个老人,就感到还有亲情在,要尽孝道,让老人安享晚年。“既然我们今生有缘能成为一家人,我愿意尽一个儿子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父亲和母亲,只要老人好好活着就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幸福。”张枪表示。

热心公益事业,把小爱延伸为大爱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打垮张枪。多年来,他和妻子恩爱有加,上孝老人、下教子女,小家庭温馨和谐,幸福快乐。他的事迹在左邻右舍中传为美谈,邻居都说,正是有了张枪的悉心照料,他父母的病情才没有恶化,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委和政府给予我家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帮我们渡过难关。”张枪说,做人不能忘本,希望能将感恩之心化为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003年,张枪失去左腿后,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跟着亲戚学习理发,靠着这门手艺和父亲退伍后的职工养老保险以及低保维持生活。

2015年12月份,在沛县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在安国镇农贸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开心”造型美发店,以“开心”为名,就是希望和家人永远开心快乐下去。

2020年4月份,沛县残联以残疾人衣食住行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模式,在全县开展“百家公益助残爱心店”创建活动。他积极响应残联号召,为行动不便的人理发时,尽量少收费或不收费。当年7月份,他的店被评为“沛县百家公益助残爱心店”。张枪不仅在店里为残疾人理发提供方便,他还抽空为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尽微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47岁的残疾人王家伦双目失明,常年卧床,张枪了解情况后,经常开着三轮车去他家,帮着王家伦理发。每次看到张枪右腿支撑着为自己儿子理发的样子,王家伦的母亲陈允荣特别感动,“张枪本身是残疾人,还坚持做公益事业,多次给俺儿子理发,真是个好人呢。”

“能为残疾人做点好事,咱心里高兴。”张枪说,“我有理发这个一技之长,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把正能量传递下去,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好。”张枪说。

张枪的妻子告诉记者,“与张枪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把小爱延伸为大爱的真谛,而这些又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我们的孩子,这就是一种传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天

通讯员 苗永乐 李阳

校对 李海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