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光明网评论员:近来,“AI孙燕姿”火爆出圈。社交网络上,有网民借力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神似歌星孙燕姿的声音翻唱了不少歌手的代表作,“甚至换气声都可以模仿”。随着“AI孙燕姿”翻唱歌曲的热传,“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等话题也被推上热搜。
不少人最近沉浸在这音乐的“美丽新世界”中,然而很快就迎来了“梦醒时分”——如果孙燕姿都可能失业,那作为普通人的我呢?在论及时代大势时,“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表述我们张口就来,但其对眼下甚至未来就业的影响,多数人似乎要钝感一些。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影响就业?人们更多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平台的智能客服、银行里大批出现的智能柜台,还有工厂里的“机器换人”,甚至最新潮的虚拟数字员工等。不过,近来出现并被疯狂讨论的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突破,以及衍生的“AI孙燕姿”出圈、AI作图获世界级摄影大奖、某公关公司无限期停止文案撰写外包等一系列事件,让更多人更深切地意识到“未来已来”。
此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第四版《未来就业报告》就指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群就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技术迭代造成的就业岗位结构性流失难以避免。多项研究报告都显示,文书、记录保存、行政工作、会计等具有“可编码性”的工作更容易被数字技术淘汰。
不过,数字技术对就业也不是没有积极影响。随着更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需要招聘人员管理并应用这些新技术,将有更多数字化相关的工作被创造出来。可以作为例证的是,去年修订完成的最新版国家职业大典,首次标注了包括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智能楼宇管理员、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在内的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前述报告亦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网络安全等相关职位预计平均增长30%。
对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工作技能等带来的变化,我们无需过度忧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提前做好应对任何变化的准备。
面对未来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演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关重要,持续接受数字技能等培训、实现自我发展才有机会更从容应对不断升级的工作需求,也筑牢自身职业竞争力的安全堤坝。除此之外,人机耦合大趋势下,对劳动者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感知力等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长期储备,以更好适应与人工智能等协同合作的新场景。这也呼唤企业、政府能敏锐感知相关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服务,助力蓄积人才红利。
更好适应新技术革命下的就业新趋势,还有赖于包括教育系统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比如,职业教育如何紧跟变化趋势,在强化劳动者对科技工具和数据技能的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比如,传统教育如何在新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加快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和创造更多样的思维方式,等等。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就业,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前瞻规划、精心筹谋,持续蓄积人才红利。
上个月,被舆论冠以“力度前所未有”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方案正式推出,这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磅举措。在此之前,《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入选名单》公布,涵盖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学习、数字创新等类别,被视作重要的“风向标”。更有力迎战新发展和就业的挑战,人们期待不同主体的行动清单,更长、更有分量。
上一篇:征信修复工作总结(热门5篇)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
科技助农种好粮(新春走基层)春节期间,苍洱之间暖阳高照。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我现在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