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元宵佳节刚过,位于烟台高新区的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早已开始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和穿梭忙碌的身影,工程师们紧张积极的投入到“东方蓝天钛金”项目的建设生产当中。该项目是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链链主企业,由中国卫星、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行业龙头投资建设,主导产品是钛合金材料的航空航天紧固件及结构件。
提到“东方蓝天钛金”项目,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飞机C919和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为了满足C919大飞机型号配套需求,东方蓝天钛金先后承担了C919应急吊挂断离销及吊挂斜撑杆、金属支架等项目,成功研制出第一套国产吊挂应急断离销,填补了国内精确断离技术的空白,提升了我国自主机型的技术能力;同时对金属支架产品优化设计,为C919大飞机的配套做出卓越贡献。由东方蓝天钛金研制生产的不脱出紧固装置用于在轨更换设备与舱体之间的连接,具有发射入轨防松、在轨操作防漂的功能,为中国空间站运行提供优质保障。
“自2010年成立以来,东方蓝天钛金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年当中,以服务C919为大背景,东方蓝天钛金不断深耕公司的各项资质,致力于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不锈钢等材料在技术方面的更新迭代,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期工程建成以后,我们已经全面攻克了钛合金紧固件的关键核心技术。” 东方蓝天钛金充满信心的背后是各位工程师十年的坚守,是无数人夙兴夜寐的珍贵实验成果,是大国“工匠精神”展现。
东方蓝天钛金公司领导提到未来发展计划时说道:“基于我们一期建设的能力实现,我们将项目二期的重点聚焦在围绕产业集聚上,致力于形成上下游供应链的法人单位企引进,助力于我们整个公司能力的再进一步的提升。未来,我们将引进50余家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企业入驻到我们二期的整个发展当中。”
“东方蓝天钛金”项目积极响应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在着眼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聚合区域内产业链条,推动紧固件及结构件集群式发展。为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全链条生态体系”构建中,东方蓝天钛金积极筹建了C4厂房作为供应链企业的聚集区,提供多项配套服务,引进了16家配套企业在这里落户,由东方蓝天钛金统一管理,各家企业可以在这里共同研发、生产、检测,构建共享车间模式。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足可见,创新对于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重要的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东方蓝天钛金的“螺丝钉”助推中国航天事业更进一步,这其中蕴藏的不仅一个公司的力量,内核蕴含的“高新智慧”更值品味。
烟台高新区作为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紧紧围绕省市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对外招引”和“对内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培育了两大龙头企业,孵化了一批产业链主体,布局了一批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优质项目,组建了一个产业联盟,初步构建“五个一”的发展基础,具备了国内唯一部组件到系统集成的产业实现能力,形成了具有高新区鲜明特色,以卫星电子技术、部件产品制造以及应用服务为发展优势的航空航天产业全链条发展集群,2022年产值突破50亿元。
烟台高新区招商部航空航天及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中心副主任陈方英提及未来发展方向时讲道:“未来我们将积极发挥东方蓝天钛金项目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实施航空航天产业园1+N空间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卫星产业园、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园、北航科技园等关联园区建设,打造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为烟台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贡献高新力量。”
抓创新即抓发展,谋创新即谋未来,创新是一个地区不断前进的动力。烟台高新区多年来秉持着创新精神,带领东方蓝天钛金等多家企业敢闯“无人区”,力破“天花板”,勇当“探路者”,在中国科技创新这一答卷上印下熠熠生辉的高新烙印。(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郭健 报道)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
科技助农种好粮(新春走基层)春节期间,苍洱之间暖阳高照。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我现在
X 关闭
X 关闭